第十一届“校长奖”(学生)复评会候选人风采——人文学院张馨予
发布时间: 2021-04-27 浏览次数: 117

用青春抒写使命 以信念铸就华章

——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第十一届“校长奖”候选人张馨予事迹材料

 


张馨予,中共预备党员,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人文学院2018级社会工作专业学生,上海市青年汇智团成员,现任班长、曾任校实践部部长、知行学社副社长。她以知促行,以行求知,真正做到知行合一,立志做一名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的上应人。在校期间,国际级获奖3项、国家级获奖7项、市级获奖11项、竞赛获奖40余项、评优荣誉20余项。在疫情面前,她勇往直前、奋战一线;在乡村振兴道路上,她以身作则、贡献力量。她始终以“学好新思想、做好实践人”激励自己,以“勇敢爱奉献、当好示范者”定位自我,把理想信念贯穿在一切实践活动之中,让自己传递给同学们的正能量变得更加生动、更有温度、更富情感。

     一、防疫社区治理、积极投身志愿

张馨予热衷于公益慈善活动,参加过无偿献血、三下乡支教、进博会、国际义工等志愿服务。疫情发生以来,她线下协助家乡社区治理疫情防控,线上动员同学们捐款、捐物;协助社团完成线上云讲坛的录制;积极参与了网络战“疫”诗歌及书法创作等,自创作品《“疫”封家书,诗“疫”中华》在中国诗歌网上发表。

她的战疫事迹被中国青年报、新华网等报道,并作为新华网战“疫”宣传片的防控青年突击队代表;受邀参加昆明市五华区战疫青春分享会,直播人气高峰达36万;5月,她在昆明市纪念五四运动座谈会上作为“抗疫志愿者”代表发言,将志愿精神传播到家乡,用实践感召新时代青年、用行动书写使命与担当。

曾获全国高校青年抗疫志愿者、共青团昆明市委疫情防控社区治理优秀志愿者、共青团昆明市五华区委疫情防控社区治理优秀志愿者、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“优秀志愿者”等。

疫情发生后,她在家乡的社区开展新一轮社区治理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工作,疫情期间在无人看管的小区进行值守,同时协助街道、社区进行喷药消毒、商铺信息录入、出入口人员体温监测、出入人员登记等工作。她和其他青年志愿者负责的网格小区共有300多户、900多位居民。每天,她们要背着20多公斤的消毒水到3个社区进行消杀工作,一圈走下来,要两个多小时。有时,还要挨家挨户地发放、粘贴疫情防护宣传单。微信步数也从之前每天的5000步左右变到后来的20000多步,天天当朋友圈里的冠军。

此外,她关注到社区里有一些独居老人,偶尔会在人少的时候出来晒晒太阳,看看花草。作为一名社工专业的学生,她意识到,疫情之下,这些独居老人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。因此,在值班的时间里,她都会主动看望独居老人,与她们聊天,和她们说笑,帮助她们疏导情绪。虽然每次来回路程要花近2个小时,但她觉得很值,“我愿意以志愿者的身份在西部社区的防疫线上,筑起一堵青春的城墙。”

二、青年下乡扶智、助力推普脱贫

在乡村振兴道路上,张馨予以身作则、贡献力量。2019年至2020年,张馨予同学组织团队赴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、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、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、西藏山南市克松村等多个“少数民族脱贫攻坚地区”开展“推普脱贫攻坚”“新农村建设”社会实践调研,历时20个月、跨越1万多公里路程,走访10余所村落、回收904份问卷、记录约1万字采访实纪、形成10万余字调研报告、20余家网络媒体和当地乡政府对她的活动进行了持续关注,团队至今共共发表过80余篇推送报道,微博、微信累计阅读量达16万,发放推普物资4500余份;她和团队运营的“普动青春”微信公众号服务了50余名乡村孩子。中国教育电视台官方微博、推广普通话官方微博、中国青年网、青春上海、保山新闻网、保山日报等对实践活动进行了报道和转载。团队被评为2020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“优秀团队”,她带领团队获得4次市级奖项,个人获得中国脱贫攻坚“院级志愿者”、上海市“知行杯”大学生社会实践“先进个人”称号。

炎炎夏日,她为村民服务的热情丝毫没有消减,辗转于滇西黔南的过程中,她带领团队用心规划、细心落实,完成每日普通话培训和政策宣传;教学培训中,队员们通过讲解发音原理、寓教于乐的形式,将游戏与教学相结合,很好的将普通话融入乡村教育。

为精准掌握当地推普情况和数据,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同时,她带领团队在各村村委会、驻村干部和当地学生的带领下入户访谈、发放宣传物资。调研发现,滇西和黔南普通话推广存在期望认同和实际传播效果差异大、方针不到位 、观念作祟、语言碎片化、经济落后等问题,在此基础上她提出了合理性意见,并攥写论文,为“教育扶智”贡献青春力量。此外,她通过远程协作、深度共创的方式,制作纪实短片、开设培训课程、睡前故事录制,让有条件的村民和老师学生们继续学习普通话;她运营的“普动青春”微信公众号服务了实践地众多乡村孩子。

 


三、当“榜样”助人自助、用“脚步”丈量大地

张馨予一直将刻苦学习放在校园生活的首位。大学三年平均绩点4.0,课堂上她孜孜以求,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科学文化素质,专业方面荣获“陆由杯”长三角区域大学生社会工作知识技能大赛“二等奖”,曾获2次“我最喜爱的学习标兵”、“2019-2020学年上海市奖学金”等。

追求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的她,通过大学的学习,培养了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。在校期间,她荣获“忠诠-尔纯”二等奖、“团学先锋”、“思想先锋”、“实践先锋”、“志愿先锋”等荣誉称号。作为一名学习者,她深知不能局限于课本和专业,要更全面、更立体地去认识社会和世界。

为了培养自己的交叉学科学习能力,努力成为积极上进的斜杠青年,大二上学期她在华东师范大学辅修应用心理学第二专业;大二下学期起她在上海交通大学辅修行政管理第二专业。虽然一周中要花4天的时间往返于两个校区,每次的来回路程近2个小时,但她持之以恒,从未落下一堂课。春去冬来,学校的图书馆里总有她刻苦求学的身影。利用假期,她也不忘给自己继续充电,在家乡考取了劳动关系协调员证书;疫情期间,她为了提高自己的科学意识、丰富自己的防疫知识,参与学习世界卫生组织的课程,获得“新冠肺炎疫情:检测、预防、应对和控制方法”和“基础微生物学”结课证书。

张馨予运用所学,带领身边同学一起参与政策宣讲、实践动员活动,毫无保留的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、三下乡所学所得,在村镇宣讲中,考虑到很多偏远地区的群众普通话基础薄弱,她与团队制定寓教于乐的方式推广“教育扶智”理念,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,在她的几十场宣讲中,每一场都得到巨大反响。在云南省保山市木老元乡,一位叫朱义美的小女孩告诉张馨予:“我一定好好学习,将来像姐姐一样去大城市里读书。”她那稚嫩而坚定的声音,透露着她对走出大山的渴望和脱贫的向往,激励着张馨予不断前行,为新时代、强国梦贡献青春力量。大学三年,张馨予的宣讲足迹覆盖拉鱼村、户孔村、大坪子村、上花高村、吉毛村、布依寨等10余个村落,辐射3000余名学子和乡亲。曾获2019年、2020年“知行杯”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大赛“先进个人”称号。

    利用寒假,她报名参加国际义工支教志愿服务活动,前往泰国曼谷的一个公立小学Wat Pho Nimitr School担任英语外教。当地学校缺乏长期任教的英语老师,孩子们普遍来自外来曼谷务工的贫困家庭,无法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。她通过延续基础英语教学大纲,用自己的所学开展英语教学,对当地师资匮乏的状况提供帮助,获得泰国Wat Pho Nimitr School支教“优秀志愿者”称号。她还意识到,在助力双语教育、学生成长的意义上来说,要推动一个地区的发展,也要借助互联网的力量,在支教结束后,她动员团队利用互联网,以线上录制故事的方式,搭建起孩子们学习的网络空间,为孩子们打开新的求知路,为国际交流合作贡献了一份青年力量。

四、“心有所信 方能行远”、“学习精进 不忘初心”

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,张馨予严格要求自己,关心时事政治,在组织的培养教导下不断提高自身修养,在思想、理论,还是行动上,都有大的提高,曾获党校“优秀学员”称号。她积极参加校内外专题讲座、学术竞赛,获2020全国高校传统文化知识竞赛“三等奖”、“翰墨风华”全国诗书画大展赛“三等奖”、诗词文化节“经典诵读个人项目一等奖”、“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征文暨演讲比赛”三等奖、校“忠诠-尔纯”二等奖等。

在校内,自担任班级班长、校实践部部长和知行学社副社长以来,张馨予工作积极主动、兢兢业业、以身作则,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,能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。作为实践部部长,她积极配合团委管理学校16个学院、近300支社会实践团队,涉及所有上应学子。围绕着服务学生社会实践,努力提高学生的知行合一理念及实践创新意识的宗旨,她带领校学生会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,并在上海市“知行杯”、全国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。主持及筹划的校团日答辩、社会实践宣讲会、社会实践动员大会、社会实践安全培训会、社会实践表彰大会等获得师生的一致好评。她参加校内主题演讲20余次;举办线上、线下个人宣讲15余次,最高观看人气峰值达19271人次。无论何时她都全心全意的为同学们服务,毫无保留的分享自己的竞赛经验与学习资料,每当同学们遇到困难的时候,第一个想起来的总是她,她是大家心中的好班干、好榜样。

    在校外,张馨予是上海青年汇智团成员,在社会参与中贡献青春才智。参与青少年发展规划工作、为各委办局政策制定建言献策、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对、对话市委书记等多项活动。张馨予作为青年代表,曾在上海市政协公众日、上海市青少年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公众咨询会上发声,为上海发展规划建言献策。她在共青团与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中提出题目为“教育扶智带动乡村振兴”优选网络建议,曾获上海青年汇智营“优秀学员”称号;带队研究的课题——远郊地区人才培养,教育扶智带动乡村振兴项目获上海青年汇智团第四期汇智营“优秀调研课题”。